大会现场

段书记指出:要进一步明确“发展是主题”。近年来,全区上下都在围绕发展作文章,取得了显著成绩。据省统计资料分析,2002年我区的综合竞争力(地区生产总值、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)在全省35个城区中排第18位,2004年可进入第15位。然而发展不够依然是我区的最大现实。我们要自觉做到“两戒”:一戒自己与自己比、现在与过去比,要敢于跟先进地区比,敢于跟时代发展要求比,在更大范围内确定赶超目标,在更高起点上确立发展目标;二戒小富即安,小进则满,坚持能快则快,好中求快,努力实现后发赶超的跳跃式发展。力争通过1-2年的努力,全区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城区前10位,为实现衡阳在“一点一线”地区崛起发挥城区领头雁的作用。对照这一目标,全区上下要充分认识:发展是硬道理,必须大于一切;发展是第一要务,必须先于一切;发展是民利所在,必须高于一切;发展是根本大计,必须重于一切。要把握区情、认真形势,找准差距、奋起直追,绝不能略有寸进便妄自尊大,绝不能略有寸功便得意洋洋。要时时围绕发展想,事事围绕发展干,处处围绕发展转,尤其是要敢于同强的争,向高的攀,与快的比。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,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,谋求发展,加快赶超。要进一步明确“项目是载体”。资金是市场经济的血液,项目是资金投入的载体。在我们欠发达的内陆地区,在出口、消费增幅乏力的情况下,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力“引擎”,一个地区投资的多少,引进项目的多少、项目建设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我们在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以“项目和效益”为经济发展的两翼,把项目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。通过连续实施两个“项目建设年”,全区项目建设取得了大的突破,先后开工建设了南风化工、天龙钢厂、白鹭湖、“两院”等10个过亿元的工业、农业、城建项目。但总体来看,全区项目建设还存在数量不多、质量不高、总量不大的问题。为此,今年我区要继续实施“项目兴区”战略,明确2005年为第三个“项目建设年”。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,抓项目就是抓重点,抓项目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思想,努力营造全区抓项目、全民筹资金的工作热潮,以项目建设带动资金的投入,带动财富的集聚。要通过主动争取,热情服务,引项目进来,促项目实施,保项目发展,力争把大项目做强,好项目做大,小项目做多。要通过新上一批产业、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项目,拉动我区经济更快发展。要进一步明确“工业是主导”。刚实行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中期,是我区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,江东不但是全市工业发展的重心,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心。而后来经济的衰退也是随着工业的衰退而衰退的。可以说,珠晖昔日的辉煌是工业的辉煌,珠晖今日的困难是工业的困难。近年来,我区始终坚持用工业化总揽经济全局,大力推进企业改制、招商引资,大力发展民营经济,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,工业经济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和带动力越来越大。实践证明,坚持用工业化总揽经济全局的思路符合我区实际,完全是正确的。我区要明确提出“复兴工业”的响亮口号,让珠晖工业主导全区经济发展,让珠晖工业再展雄风、再创辉煌。所谓工业是主导,不单是指发展重点所在,更重要的是用工业化的理念和思路指导整个经济工作实践,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。我们讲主攻工业,并不排斥农业产业化、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。农业产业化主要是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,解决区域布局、规模生产、产品加工、市场销售等问题,其实质还是农业工业化问题;城镇化最终要靠产业支撑,靠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;第三产业的繁荣,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,没有社会各个阶层的稳定、可观的收入来源作消费保证,也是红火不起来的。因此,我们务必把工业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,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,作为珠晖崛起的重中之重,紧紧扭住,全力推进。要务必实施大工业战略,不论隶属关系,不论投资来源,不论规模大小,能上则上,能快则快,努力形成万马奔腾、争先恐后抓工业的浓厚氛围;务必提高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、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,提高工业税金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,确保工业税金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,努力实现我区由“工业大区”向“工业强区”的大跨越。要进一步明确“财税是核心”。经济增长看效益,效益增长看财税。财税是地方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关键指数。2004年,我区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任务,增长率为14.41%,这个结果来之不易。因此,全区上下必须继续坚持中心不动摇,咬定发展不放松,瞄准效益不偏向,围绕财源建设打总体战,围绕提高效益打攻坚战,要扶持重点财源,壮大支柱财源,引进新兴财源,盘活潜在财源,努力把全区经济推向优质高效的发展轨道。
段书记强调:全区上下都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、工业主导是第一准则,财税增长是第一目标、项目建设是第一责任的思想,实现珠晖的超常发展。
来源:珠晖新闻网
编辑:redclou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