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珠晖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“家家有个好收成,人人有个好心情、处处有个好环境”的“三好”战略目标,倾力打造都市经济核心区。2009年,全区生产总值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名。在全市十项重点工作考核中,我区项目建设、城建城管、新型工业化、农业农村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项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。
实力篇:家家有个好收成
09年,区委区政府以项目建设为龙头,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,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全区经济发展处险不惊、逆势飞扬、弯道超车,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。
——大产业。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,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,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企业。目前,全区已形成了形成以了中钢衡重、三创机械、华意机械、衡阳运机、金星叉车、鸿虎仪器为龙头的珠晖机电制造产业集群;湘衡盐矿、海联盐卤、南风化工、裕华化工、天友化工为龙头的盐化工产业集群;以天之衡、雁峰酒业、黄龙世家、创新科技、环球科技、泰源昇为龙头的农产加工产业集群;以二七二厂等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。湘衡盐矿成为全国最大的井矿盐制盐企业,裕华化工小苏打产量为国内首强,跻身全球前三强,动物饲料的产量已占据湖南全省总产量的1/6。围绕四大支柱产业,聚集上下游中小企业110多家,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0%。
——大品牌。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。2009年,全区中小企业共投入技改资金21.3亿元,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创新。目前,全区有三创、鸿虎、华意等省市高新技术企业12家,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5个。中钢衡重的矿山机械设备在国内领先,填补了我国连铸机成台套出口英美发达国家的空白。华意机械超大型硅橡胶注射成型机属国内首创,领先于世界水平。衡阳运机在全国市场举足轻重,长盛不衰。全区有“三一”、“超大”等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,裕华化工“雪花牌”、 湘竹木业“恒星”地板等6个湖南省名牌产品,“雁城”纯净水、“天之衡”白酒等数十个衡阳名牌产品。
——大市场。全区大力实施“城内大商场、城郊大市场”战略,对中心城区市场进行改造提质,大力发展专卖、连锁经营,建设专业化、规范化的精品市场。江东、太平洋、雁东、创富、中盛东风财富广场实现专业化、规范化,步步高、旺和、生源、香江超市、米萝、迪欧、维尔等著名连锁品牌相继进驻珠晖。在城郊,建设了新民五金专业市场、湘南综合批发大市场、益海粮油市场等专业化大市场。09年,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.85亿元,同比增长21.1%。
——大项目。以资源引资本、以存量引增量、以地企引央企、以亲商引客商,亲商扩资,追商选资,全区新项目、大项目不断落户。天之衡酒业、金星叉车、湘竹木业、益海粮油、红光木业、德龙车桥、康路沥青等工业项目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实力,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了强大发展后劲;武广高速车站、湘桂铁路改造、衡茶吉铁路使我区交通优势更为凸显,时空隧道的打通,使珠晖成为更为重要的经济节点;衡州大道、体育中心、交工院建设,武广新区建设、东风南路改造、北外环路、船山东路、珠晖旅游体育生态公园、珠晖水厂等项目一步步将新城规划变为现实;湘水明珠公园、湘江东岸风光带、东风北路改造、沿江高品质楼盘建设全面提升老城区城市品位;湖南动物庄园等农业项目将提升整珠晖农业的品质和规模;市第一人民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顽疾。
——大农业。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,打造“规模农业”、“精品农业”、“高效农业”。全区形成葡萄、牲猪养殖、水产养殖、无公害蔬菜、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基地。09年,完成农业增加值5.27亿元,同比增长5.2%。新增3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、农业基地3个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个,新增存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户,全年发展流转土地20亩以上的庄园经济大户136户。我区已成为全省闻名的葡萄之乡,特种养殖之乡。
——大丰收。2009年,全区共完成GDP90.12亿元,同比增长16.8%,全区GDP增速居全市城区第一。其中一、二、三产比重分别为5.85、56.98、37.17,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00万元,增长34.2%。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,在金融危机背景下,化危为机,逆势飞扬,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盈利9756万元,比上年增长30%。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,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城乡居民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5元,同比增长11.9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6714元,增长13.9%,增幅居全市二。财政、企业、居民,“大”“中”“小”家喜获大丰收。
和谐篇:人人有个好心情
区委区政府以人为本,不断改善社会民生,促进社会和谐,使发展成果普民共享。09年,区财政用于教育、卫生、就业、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区可用财力68.2%,比上年增长16.1%,24个实事项目优质高效完成,为民办实事工作荣获全省先进,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先进单位,在全市率先荣获“全省平安县市区”称号,在09年的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,我区排名大幅前移近四十位。
——学有所教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,荣获全省首批“双基”评估合格县(区),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“两项督导”评估。09年,投入1000万元完成金甲小学、珠晖一中等合格学校建设,新增校舍安全面积1.6万平方米,新招考教师40名,积极落实教师绩效工资。09年,全区教育总投入达8309万元,比上年增加21.05%。
——业有所就。大力实施就业和就业培训工程,建立就业信息台帐,实行一站式服务、跟踪服务、上门服务,积极开展招工扶贫“春风行动”、“百企万人”招聘会、“民营企业招聘周”活动帮助就业。09年,新增城镇就业人员、失业再就业、大学生就业人数1.1万名,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,转移农村贫困家庭就业101户。
——病有所医。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改善城乡医疗条件,加快建立公共卫生体系。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30个,卫生技术人员15000人。09年,完成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扩建改造,新建和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农村卫生服务所、村卫生室12个。居民医保参保累计达85112人,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64943人,参保率达85.7%。建立了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。
——老有所养。积极开展城镇居民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工作,逐步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。在全市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,新增企业养老保险2220人、职工医保442人。分散供养对象供养标准由去年的850元提高到1000元,集中供养对象供养标准达到2000元。09年,投入150万高标准新建和平乡敬老院,酃湖乡、东阳渡镇敬老院正在筹建当中。今年一季度,全区给207名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共36150元。
——住有所居。积极实施“爱民房”、“安居建房”工程,09年,新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15栋,1700多套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遥遥领先其他城区。全区实施《珠晖区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方案》,建立廉租房租凭补贴、廉租房实物配租、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制度,对全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,做到应保尽保。09年,发放2508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75万元。
——困有所助。城镇乡养老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,率先启动城乡低保月平均保障人数达到18400人,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775万元;出台了《珠晖区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实施细则》,设立民政救助热线电话,建立临时救助工作平台,形成以低保、临时救助为主体,以社会帮扶、慈善救助为辅助,以配套优惠政策为补充的社会救助网络。09年,发放医疗救助金、临时救助金共计135万元;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待抚恤金300多万元。
——民有所安。“金剑行动”架起“高压线”。开展了“金剑行动”对“两抢一盗”、毒品犯罪、公共场所扒窃实行动态打击,加强车站广场和铁路沿线周边、学校周边、企业周边、市场周边、重点工程周边等“六边”整治。09年,全区没有发生重大刑事、治安、安全案(事)件,刑事发案数处于全市最低水平。捣毁犯罪团伙17个,现行命案侦破率100%。昼夜巡逻密织“防控网”。重点时段、重要场所实行昼夜巡防;配齐电瓶警车,实现车巡与步巡相结合、着装与便衣相结合的新型巡防方式。小区建立义务巡防队,楼栋有治安监督员,街面有电子眼监控眼,辖区单位有监控摄像头。09年,新建安全小区19个,新增巡防分队33个,建成街面电子眼58个,辖区单位新增监控摄像头130多个,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6名。社会参与堵住“发案源”。加强对吸毒、社会闲散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理,开展社区矫正工作,组织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专项整治,加强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登记管理,“以房管人”取显著成效,经验在全省推广。便民举措当好“保护神”。“访民情、关民生、保民安”大走访活动实现经常化、制度化。09年,发放《治安防范手册》10万册,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732件。区法院实行法律文书网上公布,开展“旁听庭审周”活动;区检察院实行优案奖励错案责任追究制度;公安机关推行《警务工作正规化指南》,实行案件催办制、“会审制”,确保案件质量;司法行政系统降低援助门槛,确保“应援尽援”。
魅力篇:处处有个好环境
09年,区委区政府加快城区改造,推进新农村建设,发展低碳经济,建设效能型、服务型、诚信型、务实型政府,不断美化居住环境,改善政务环境、优化投资环境、净化治安环境,珠晖的天更蓝、水更清、景更美、人更亲。
——生态城乡宜居。09年,我区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,加快城区改造开发,提升城市品位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,比上年增加2.3平方公里,城市化率达到66%。相继改造了东风南北路、沿江路、广东路等主次干道,整修了金泉路、安居里路、广西路等60多条背街小巷,修建社区小游园、学联公园、苗圃广场、湘江东岸风光带等休闲场所。投资900万元完成湘江东岸亮化工程,新增公共绿地40.5万平方米。投资200万元新建和改造15个农贸果蔬市场、停车场和58座公厕。实施“三万乔木进珠晖”工程,全区绿化率达到56%。制订“卫生整洁、秩序井然、环境优美、市民满意、全市一流”的城管标准,区财政实际用于环卫、城管经费比上年增加158万元,增长16.9%,社区管理经费提高1.3倍以上。全区44个社区建设全部达标,创建了省级示范社区2个、市级红旗社区4个、示范社区19个。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,全区累计完成通畅工程130公里,广大农民用上新能源、喝上干净水、踏上水泥道、住上小洋楼、搭上公交车,开上小轿车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。启动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工程,万元GDP能耗、二氧化碳、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6%、12%和5.4%。和平乡、酃湖乡成为第一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,环保污染源普查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。
——服务高效宜商。全区不断优化经济环境,营造亲商、励商、爱商、护商的浓厚氛围。建立和完善项目服务责任制和台帐制,实行“一个项目、一名领导、一套专班、一笔经费、一抓到底”,为项目提供立项、审批、登记、开工、建设、招工、融资等提 “一站式”一条龙服务。全面推行了首问责任制、服务承诺制,坚持立即办、主动办、上门办、跟踪办、公开办的作风,最大限度地变管制为放开,变收费为服务,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。认真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,维护拆迁户利益,妥善安置拆迁户。引导投资方、施工方、供应方建立稳固和谐关系,对强买强卖、强揽工程、强行阻工、强收保护费的违法行为,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坚决有力打击。09年,全区查处阻碍重点工程建设违法犯罪案件9起,打击处理16人,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8件、渎职侵权案3件。全区设立经济环境测评点41个,聘用监督员45名。司法调解室建到村组、社区、市场、工地,及时化解民商事纠纷。
——风光秀丽宜游。新建的湘水明珠公园(湘江东岸风光带南段)及湘江东岸建筑景观群、湘南学联、彭玉麟故居退省庵、清代民居等与湘江风光带连为一体,成为衡阳历史文化长廊,是探究湖湘文化、感受先烈情怀的旅游的胜地。以酃湖水上渡假中心怡心园、白鹭湖、花果山、凤凰山庄等休闲景点为龙头,形成绿色生态休闲基地,充分体现了生态、健康、绿色、环保的主调,“餐桌上品特产,田野中赏美景,农庄里享乐趣” 的“农家乐”休闲特色打造出“南岳朝圣,珠晖休闲”的旅游品牌。
来源:珠晖新闻网
编辑:redcloud